新闻通讯 •  2022/9/21

2022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发布,中国十一年来进步幅度位列全球第二

Something went wrong. Please try again later...

近日,《经济学人影响力》 (Economist Impact——《经济学人》集团旗下智库媒体平台) 发布了全球粮食安全指数(GFSI)第十一个年度报告,该指数显示全球粮食安全水平在2019年达到峰值后,已连续三年不断下降,近期的社会经济冲击和干扰进一步削弱着本就十分脆弱的粮食体系。中国依然表现稳健,其粮食安全指数在2012年至2022年期间持续增长了13.7,进步幅度位列全球第二。

 

GFSI由科迪华农业科技®赞助,根据可负担性、可利用性、质量和安全、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等4个核心因素相关的68项专门的粮食安全指标,对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的基本驱动因素进行评估。GFSI的关注点已经超出了消除饥饿的范畴,而是致力于发现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根本因素,旨在服务全球农业,为粮食体系的弹性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助力。

 

今年的报告中,中国以74.2的综合分数在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5位,(较去年排名大幅提升9位)在亚太地区2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位,(且每项分类指标均超过亚太平均水平)。

(GFSI 2022:中国各项分数均超越亚太地区平均分数)
(GFSI 2022:中国各项分数均超越亚太地区平均分数)

在2012年-2022年的GFSI报告统计期间,中国多项具体评分显著增长。

今年,中国在“可负担性”这一项指标上表现最好,在全球排名第33位,在亚太地区排名第6位,评分较2012年增长了21.4

—— 其中,中国在平均食品价格的稳定(得分100)、针对弱势群体的食品安全网项目(得分100)、国际贫困线下以下人口比例(得分98.3)这几项指标中获得高分。

 

其次是“可利用性”指标,中国在全球和亚太地区排名中均位列第2,评分较2012年增长了14.7

—— 其中,中国在农业生产波动(得分98.6)、供应便利性(得分89.3)和对食品安全和可及性的政策保障(得分100)等指标上的表现达到了“非常好”区间。

 

在“质量和安全”指标中,中国在全球排名第46位,在亚太地区排名第6位

—— 其中,中国在蛋白质质量(得分83.8)和食品安全(得分92.4)这两项指标中获评“非常好”。

 

这一强劲增长得益于中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粮食供应大幅度增加,且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支持,使很大一部分人口摆脱了贫困。

 

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指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性”指标中的得分尚有长足进步空间,在全球和亚太地区的排名分别为第55位和第7位。其中,水资源这一指标的得分已位于“非常弱”的区间,这意味着由于中国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农业生产受到干旱和洪水影响的风险很高。因此,加大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对自然资源特别是水系统的保护、以及利用智能化设施更好地协调气候灾害风险管理等领域是未来亟待提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