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  2025/3/13

害虫管理 2.0:IPM如何让种植更绿色高效?

Something went wrong. Please try again later...

自古以来,农民一直在探索如何高效防治害虫,同时保障土地健康和作物品质。如今,害虫管理方式已经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防治模式,升级为更加平衡、可持续的综合害虫管理(IPM,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是一种基于科学决策的害虫防治体系,强调减少环境影响,提高经济回报。它整合农事管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精准施药等多种策略,帮助农民更科学地管理害虫,减少农药依赖,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IPM的五大核心步骤

 

第一步:识别害虫,精准施策

 

科学防治的第一步,是准确识别害虫(昆虫、线虫等)的种类,并深入了解其生命周期和危害程度。不同害虫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影响不同,因此,掌握其行为规律,是制定IPM策略的基础。

第二步:害虫监测,设定防治阈值

 

IPM强调精准防治,不会盲目施药,而是在害虫数量达到“防治阈值”时才采取措施。

 

防治阈值通常分为三类:

  • 损害边界(Damage Boundary)
    害虫开始对作物造成可见损害的临界点。
  • 经济损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
    害虫已影响农民收益,必须采取措施。
  • 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
    害虫数量接近经济损害水平,若不及时防治,将造成经济损失。

害虫的防治阈值受作物品种、市场价格、消费者需求等因素影响,因此需要持续监测、灵活调整策略。

第三步:科学决策,灵活组合防治方法

 

IPM鼓励农民因地制宜,结合多种方法,以实现最佳防治效果,降低环境影响。

  • 适时观望(Taking no Action)
    害虫数量较低且未造成实质性损害时,可暂不干预,避免不必要的投入。
  • 农事管理(Cultural Practices)
    通过轮作、调整耕作方式、修剪植被等手段,从源头减少害虫滋生。
  • 物理防治(Mechanical Methods)
    使用防虫网、诱捕器、覆盖物、人工除草等方式,有效减少害虫侵害。
  •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s)
    利用天敌昆虫或生物制剂(如释放捕食性昆虫、施用微生物农药)控制害虫种群。
  • 精准施药(Pesticides)
    仅在其他方法无法有效控制害虫时,才精准施药,确保用量最小、覆盖最精准。

在化学防治方面,科迪华的Qalcova™ 和 Jemvelva™ 活性成分凭借以下优势,为农民提供更环保、高效的选择:

  • 独特作用机制
    降低害虫抗药性风险,延长药效。
  • 对有益生物友好
    不伤害天敌昆虫,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 低环境残留
    降解速度快,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影响。
  • 低剂量高效性
    相比传统杀虫剂,更少的剂量即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第四步:记录分析,优化策略

 

IPM是一项长期管理策略,农民需要持续记录害虫发生情况、防治措施及其效果,区分短期异常波动和长期趋势。

 

通过数据积累,农民可以不断优化防治方案,提升防治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投入。

第五步:持续调整,应对害虫变化

 

害虫种群不断变化,农民需要灵活调整防治策略。IPM提供了一套科学框架,帮助农民根据害虫动态,制定最优的害虫管理方案,确保作物安全。

 

科迪华:
助力精准防治,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IPM不仅是一种害虫防治方法,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科迪华的Qalcova™ 和 Jemvelva™ 活性成分,凭借高效、环保的特性,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IPM解决方案,帮助他们精准管理害虫,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负担。

未来,科迪华将持续创新农业科技,助力全球农民迈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农业未来。让IPM成为农业管理的新标准、新常态,让更多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