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 •  2021/7/2

专访科迪华大中华区总裁:花更多功夫在农民身上,以农民为导向

Something went wrong. Please try again later...

“我们正在花更多的功夫在农民身上,从原来的产品为导向,变成未来的以作物、以农民为导向。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日,科迪华农业科技大中华区总裁郑子勤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

 

 

科迪华前身为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于2019年6月完成从陶氏杜邦公司的拆分,独立上市成为专注于农业的公司,业务范围覆盖种子、植保及数字化服务。2021年2月3日,科华发布独立上市以来的首个年度财报:2020年,科迪华全球净销售额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

 

 

谈及经营战略变化的原因,郑子勤提到,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年龄结构和生产规模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正在全面地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产品服务体系。”郑子勤说。

 

 

“有些地方土地流转的集中度很高,新农民们家庭农场的土地面积可能是以前的农民的十倍、甚至三十倍。这么大的面积,在经营上遇到的挑战和原来完全不同。”郑子勤表示。

郑子勤说,科迪华提出的许多新的战略方向,都是围绕农民自身、从消费者角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说在某个区域里,水稻是关键作物,就要了解在这个区域里的农民到底想要什么,再结合我们的专利产品和其他第三方合适的产品为他们提供服务。”

 

 

在下沉市场产品推广方面,郑子勤提到,传统的农资产品营销模式建立在农民和零售商长期的信任上。“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年龄偏大,在接触新的技术或者农药时,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当地的零售商和植保体系给他们提供具体的建议。”郑子勤告诉记者。

 

 

目前,科迪华在各个农业核心区域里发展了六七千家核心零售商,这些零售商被称为“星伙伴”;科迪华总部会派出技术推广团队配合“星伙伴”,在其负责的区域里做产品的示范和观摩,根据季节变化和农民需求开展推广和促销会议。


“我们不单从农业这个单一行业里找解决方案。为了解农户的诉求,我们也从快销等其他行业吸取经验,然后引入到农业体系。“郑子勤说。

 

 

目前,科迪华大中华区整个公司有员工一千人左右,包含了生产、供应、和后台;前端从事具体产品介绍的销售人员和推广人员就达到了将近300人。

 

 

“大部分农民还是有一个非常淳朴的思维习惯,就是要看到实际的效果。我们的‘星伙伴’像满天星一样,有六千到七千家星星点点地布满全国。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技术下乡和产品下乡的业务需求。”郑子勤说。

 

 

郑子勤还提到了一个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时具体营销手段的变化:随着智能手机、短视频APP在农民中间的普及, 新的传播技术使得推广活动的效能比原来提高了。

 

 

“以前做一场推广活动,很多时候只有20到30个农户参加;现在,一部分农民在直接看到效果的同时,也会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或者小群,参与者和服务商也会在里面进行分享和讨论,这个过程是也是农民得知新产品、新信息的来源。”郑子勤表示。

 

 

另外,在谈到农业企业如何实现“减碳”目标时,郑子勤表示,2021年,科迪华重点强调温室气体排放,计划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公司需在一级、二级的排放量中降低65%,三级的排放量中降低20%,目前,科迪华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的10年目标,即改善和保护三千万公顷土地的生物多样性。